站内检索:
长三角联盟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微博
产业研究

把握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的机会——文化产业界人士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03-11编辑: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今中国每个春天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两会”了;而每年“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是其中的一大亮点,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为新一年发展画下“蓝图”。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文化产业界也引发热议,大家认真阅读报告,从字里行间中把握方向和机遇,继续燃起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和希望,继续行进在创业与发展壮大的新路上。

 

支柱产业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话题: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期文化产业将成为支柱性产业,然而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却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对此应怎样理解?

 

刘德良(新元文智文化产业智库创始人)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在增长,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仍偏低,仅为3%左右,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要远高于中国。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随着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近段时期会有不少上市公司开始关注和进入文化产业,这样就会激活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迎来新一轮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管报告和文件怎样写,市场的趋势和事实会说话的,支柱产业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是靠一个个文化企业“干”出来的。 

 

徐宝华(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当前不能唯速度的新常态下和不能唯GDP的大环境中,文化产业也不能只看产值,而要以社会效益为先,要看文化产业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所创造的幸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此外,文化产业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没有超出市场一般规律的特殊性,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和激发活力方面有重要作用,现在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正在逐渐形成,大势难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产业界人士要认准这种趋势,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认认真真做精、做专自己的专业,形成更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王明珠(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处长)

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总理的报告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文化产业,但实际上对文化产业给予的评价和寄予的希望是很大的,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业态的培育,从创业创新到服务业的发展,许多都和文化产业相关,是文化产业人士要努力奋斗的方向;总理强调的创客与创业创新、创意设计助推结构调整、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都直接与提高文化产业治理能力相关。工业经济是以自然资源为驱动力,文化经济是以文化资源为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先导性产业,可以成为现代产业结构的核心,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这样,文化产业也走出“小文化”而进入“大文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是“减轻”了而是更“加重”了。

 

产业创新是文化主业的主流

话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文化产业在推动创业创新方面有怎样发力?

 

刘川郁(猪八戒网络公司副总裁)

猪八戒网是创业起家,现在已成为一个文化创意服务交易平台,大约聚集了200万家买家,超过1000万卖家,包括设计、开发、策划、营销等多个种类,帮助了更多的人创业梦想。总理在报告中说,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好支持和最大机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文化产业应大有作为。

 

胡劲松(北京华映星球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我们要为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点赞!创业创新是文化产业的主流,2013年末,全国共有小微文化企业77.3万个,占全部文化企业的98.5%。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希望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文化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批;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孟剑(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副主任)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少良好的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对此而言,政府仅仅以扶持政策为杠杆,进行单方面的刺激和拉动,是无法解决问题根本的。甚至还会造成将文化企业“架在火上烤”和“吹大文化泡沫”等现象,对产业的良性成长极为不利。那么政府应该如何对待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加速使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入点和有力支撑?根据“臂长原理”,并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我认为,持“支持但不参与”是最好的态度,从产业环境的打造入手是效果最佳的。

 

文化产业要拥抱互联网机会

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制定“互联网 ”行动。这是 “互联网 ”第一次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文化产业应怎样拥抱互联网机会?

 

彭中天(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秘书长)

文化与互联网结合才是绝配。文化经济是关注力经济,需要互联网;文化经济是体验经济,需要互联网;文化经济是消费经济,需要互联网;文化经济是大众经济,更需要互联网。但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和非标化,使之与互联网的结合在标准与信用层面产生了鸿沟,但“互联网 电商”可以破解这对矛盾,同时也只有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格局下才能体现文交所的价值-----为文化产品确权、确质与定价。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文化之精在“文”,文化之妙在“化”。对文化产业而言并不缺“文”,主要缺“化”。“化”代表转化、变化、异化与教化,文交所、互联网与金融都是“化”的平台与工具。文化产业要借助这些平台与工具,改造原有生态以适应新的游戏规则,迎来新的发展。

 

陈辉(华艺呈辉文化集团董事长)

时代在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降低了很多事物的接受门槛,信息消费就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总理报告中,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这是信息消费和文化消费的新机会。中国布局智能绿色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将是一场深远的变革,也是弯道超车的机遇。城市、交通、能源、物流等全经济范围的革命与提升将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新的增长极。

 

陈维东(天津神界动漫公司董事长)

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产品制造方面缺乏一种“精致细腻”的“艺术人生”式的境界追求,太功能性和实用性。与日本制造所代表的坚定信仰的“匠人精神”不同,中国的一些制造业普遍缺乏一种沉下心来钻研本业的态度,总是抱着浮燥的心态寻求速成的捷径。因此,文化企业在搭上互联网快车时,也要避免浮燥,要有一些像匠人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沉住气潜下心,按照客户思维做好自己的产品,这才是把握住互联网机会的不二法宝,中国的文化产业也才能走得更长远、更健康。

中心战略合作伙伴:上海汇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友情链接:中成智谷